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在福建漳州,大年初一的风俗更是独具特色,既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元素。
大年初一的早晨,漳州人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鞭炮声声,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事业兴旺。虽然现在城市中禁止燃放鞭炮,但在乡村,这一传统依然保留。
早餐,漳州人一般不煮新饭,而是吃除夕的余饭,寓意着来年有余。而漳州人特有的早餐——甜面线,则被称为“长寿面”,寓意着家人长寿健康。
大年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红包里装着长辈的祝福和关爱,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晚辈能够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在这期间,漳州民间会举行各种游园活动,如游园会、舞龙舞狮、芗剧表演等。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园内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大年初一,漳州人还有一些禁忌和习俗。如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虽然现在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漳州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女婿上门给岳父、岳母拜年,送上鸡、猪脚、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然后在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团圆饭。
初九子时,漳州人会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人们早早起床,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寓意敬天祈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闹元宵。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
漳州大年初一的风俗,既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元素。这些独特的风俗,承载着漳州人民的美好愿景和民族情感,成为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6 23:10:11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1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