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深受汉族人民的喜爱,也成为了各少数民族共同庆祝的时刻。在鸡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让我们一起走进少数民族的世界,探寻他们独特的过年风俗。
在藏族地区,鸡年春节被称为“萨举”,意为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蒙古族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壮族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美食。除夕的米饭要蒸得香喷喷,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壮族人相信,鸡年是吉祥如意的一年,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鸡年春节时,穿上新衣服,拜祭祖先,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地区彝族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一些地区,在节日期间举行盛大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欢庆鸡年的到来。彝族人相信,火把节可以驱除邪恶,带来好运。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满族人在春节期间,还会举行盛大的舞狮、舞龙表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称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观众们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寓意着爱情的美好。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民间舞蹈,舞者们手持彩带,翩翩起舞,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鸡年春节,各少数民族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6 23:11:04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1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