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俗风俗> 正文

撒拉族的风俗文化,撒拉族简介

撒拉族简介

撒拉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拉族”或“撒喇”,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

宗教信仰

2撒拉族的风俗文化,撒拉族简介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对撒拉族的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撒拉族过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包括圣纪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大小清真寺遍布撒拉族各个村落,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服饰文化

撒拉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因此服饰以实用为主。男子头戴无檐白色或黑色六牙帽或小圆帽,外套白布汗褡青夹夹,腰系红布带或红绸带,短衣宽,长衣窄。老年人穿的长衣衫,撒拉语称为“冬”。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一种长约数尺的白布。妇女喜欢色泽艳丽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色坎肩,喜欢佩戴长串耳环、戒指、手镯、串珠等首饰。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妇女普遍戴盖头。

居住环境

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庄廓。屋内墙壁上张贴着阿拉伯文库菲体书法,显得素雅、庄重、洁净。在院墙四角顶上,放置着白石头,这与当地藏族习俗相同。

生活方式

撒拉族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男子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先民于700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至青海循化,虽然其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但畜牧的习惯至今未变。不少撒拉族人家都养着一、二十只羊,一两头牛,牛羊多的还在附近山上圈养。

婚姻习俗

撒拉族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实行家族外婚。近亲家族阿格乃和远亲孔木散之间禁止联姻,但并不十分严格。婚姻的缔结全凭父母之命,婚礼由阿訇主持。婚礼中还有“挤门”、“对委”、“哭嫁”、“摆针线”等传统习俗。

丧葬习俗

撒拉族的丧葬习俗从速从俭,行土葬。一般孔木散都有一处公墓。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丧葬仪式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饮食文化

撒拉族的饮食以小麦为主食,辅以青稞、荞麦、马铃薯和各种蔬菜。逢年过节或贵宾迎门,则以炸油香、搓馓子、做油搅团、手抓羊肉、蒸糖包等庆贺节日或招待客人。奶茶和麦茶是颇受撒拉族男女老幼青睐的饮料。家家都有火壶和盖碗等茶具。肉食以牛、羊、鸡肉为主,忌食括驴、骡、马、血液和自死之物。

文化传承

撒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非遗传承人马建新自费搭建家中民俗博物馆,传承民族技艺和传统文化。藏族老师完么仁增在来塘村坚守教育事业30多年,用汉语教授撒拉族学生。撒拉族作家韩庆功创作百万字长篇小说黄河从这里拐弯,用文字描绘时代变迁中的撒拉人。这些故事展现了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文化。

结语

撒拉族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又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撒拉族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贡献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