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的风俗习惯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淮河流域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洛阳-徐州片区,与天津话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作家赛珍珠曾在宿州生活,她对宿州方言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及。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县”(宿县),这种称呼反映了宿州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宿州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通常吃馒头、饼。在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地区,产有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在宿州较为少见,端午节时会有粽子。春节期间,宿州人几乎只吃面食,如饺子、面条等。
宿州的节日习俗与北方地区相似,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
春节期间,宿州人会在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食。初一早上一大早,人们会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还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等点心。
元宵节时,宿州人会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端午节时,宿州人会制作粽子,这是当地特有的米制品。
宿州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如皮影戏、埇桥马戏、泗州戏等。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在宿州,皮影戏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埇桥马戏是宿州的一大特色,平时很难看到,只有在春节期间,部分马戏团才回乡汇报演出,让当地群众一饱眼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因唱腔优美迷人又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在宿州,祭灶又称“小年”,是开始忙年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扫尘、清洗家具,购置年货,烙煎饼、蒸馒头、制作饺子、做五香菜等,为新年做好准备。
宿州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北方文化的影子,又有淮河流域的特色。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宿州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6 23:53:17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1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