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俗风俗> 正文

东乡族的民族风俗,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13世纪20年代末,是由多个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东乡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同时也通晓汉语。

宗教信仰

2东乡族的民族风俗,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一信仰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东乡地区,主要有两大教派:格底目和伊赫瓦尼。格底目(俗称老教)分为四大门宦,而伊赫瓦尼(俗称新教)则不设门宦制度,主张恢复伊斯兰教的正统信仰。

服饰文化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冬季穿羊皮袄,不挂布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向大众化发展,年轻人爱穿新式时装,旧时的一些服饰渐渐消失。

女子服饰则更为丰富,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裤管。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足登后跟高寸许的绣花鞋。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变化,一般戴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遮住,只露出脸孔。盖头大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

饮食文化

东乡族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面食种类丰富,如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东乡族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面、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

待客之道

东乡族热情好客,待客之道十分讲究。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东乡族喜用鸡待客,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东乡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即在农闲时,一些人凑在一起,选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饭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锅,杂碎拌上调料上锅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发子熟了,一人一碗,尔后又在肉汤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摊钱给主人。

生活习俗

东乡族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由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东乡族绝对尊重宗教习俗,保持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

东乡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