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带您领略南方那些古老风俗的魅力。
南方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祭灶,这一习俗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中记载:“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贴年红,即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生活美满、事业有成。
年末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扫尘寓意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门画,又称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南方少数民族均有划龙舟的风俗。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集会,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随着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7 00:24:53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1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