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座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古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泉州风俗,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泉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了解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中秋节这个传统佳节,泉州民间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其中,“点塔”和“游江”是代表性的活动。
“点塔”,即孩子们在中秋节前夕拾取瓦片,叠成五层或七层的小塔,内放柴草燃烧,又称“烧塔仔”。八月十四至十五这两天晚上,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围着塔仔欢呼雀跃,场面热闹非凡。
“游江”则是大人们的娱乐活动。他们多选择于泉州新门外的笋江。据传,中秋三更时分,月亮照在桥坎中,每坎能映现一轮皓月。赏月者乘轻舟自金鸡桥沿江而下,经笋江桥至顺济桥,与桥上两岸成群结队的游人共赏江天月色。
还有“听香”这一风俗,多出于迷信的妇女们。她们会将所要叩问的事对神默告,然后将插在炉里的香取起一炷握在手上,在人声喧哗中,将所听到的任何一句,用信杯向神前一卜,若卜是的,就把那句话去猜。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泉州也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年兜”是泉州人对除夕的称呼。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馈岁”则是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挑水盖井”是除夕日的重要活动。家家户户会将洗完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
“辟火符”则是清末时期的一种习俗。里胥于除日印辟火符,分贴各家门首,主人给制钱四文,借以度岁。
“置甘蔗”则是除夕人家以甘蔗作为装饰,寓意吉祥如意。
泉州人非常注重饮食,他们的饮食风俗独具特色。
在泉州,吃不仅仅是一个解决温饱的动作,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泉州人讲究饮食的色、香、味、形,追求食物的精致与美味。
泉州的美食种类繁多,如百米龟、碗糕、花包等,都是泉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百米龟,多为向神求卜许愿,小百米龟则是孩子周岁时,馈赠亲友的必备礼物。
碗糕,寓意发、发财、发福、发家,是泉州人喜爱的传统食品。
花包,又称喜包,是婚嫁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品,用来馈赠女家亲友。
泉州风俗,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泉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这些独特的风俗,不仅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7 00:39:07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