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他们勤劳、热情,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多个省份。畲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畲族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畲族人民辗转迁徙,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畲族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同时也融合了狩猎、渔猎等文化元素。
畲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由于山区气候寒冷,畲族人民在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
畲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主食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从黏性上分,糯米最黏,粳米次之,籼米基本无什么黏性,但籼米出饭最多,畲家食用的米饭以籼米最为普遍。番薯也是畲族农家主食之一。粉丝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点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届期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唱回去。
畲族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乌饭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三月三”乌饭节是畲族人民纪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动统治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节日。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畲族英雄恨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粮断援绝,处境十分艰难。畲军采集回营,雷万兴之香甜可口,便传令全军四出采集,军粮解决了,雷万兴便于三月初三日杀出重围,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又是一年的三月初三日,雷万兴想吃当年的乌稔果,让畲军入山采摘,可是这时乌稔刚吐芽抽叶,士兵只采回叶子,加入糯米蒸制,饭呈蓝黑色,同样香喷可口,后来畲民为分享雷万兴抗击官军胜利的喜悦,每年三月初三日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蒸制乌米饭,世代相沿,衍成风俗。
畲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畲族的风俗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本文由网友投稿于2025-05-17 00:46:40发表在本站,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版权说明:以上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diytougao@qq.com 处理。
本文链接: http://www.zhuanyepeixun.com/yunshi/22527.html
下一篇
学佛修行面相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