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俗风俗> 正文

冬至和风俗,冬至的由来与意义

冬至的由来与意义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因此,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人们开始数九。

数九习俗

2冬至和风俗,冬至的由来与意义

数九,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种消遣方式,用以缓解寒冬威胁下的心理负担。从冬至开始数九,称交九”,每9天为一九”,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即出九”。在冬季寒冷天气尤为明显的北方,人们现在还用这种方式来计算寒冷的冬季已走到哪个阶段。

冬至的古今习俗

冬至节,古来官民有吃汤圆的习俗,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吃了冬至汤圆,大家又增一岁喽!在北方,冬至日要吃饺子的,据传说,当天如果不吃饺子,在这个冬天,要冻掉耳朵的。

除了吃汤圆和饺子,冬至还有许多其他习俗。如:南方沿海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冬至的风俗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方法各异,鲜香味美,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冬至的诗词与影视作品

冬至这一节气,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触。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冬至诗:“日短天寒觉夜长,北风卷地白草黄。山川草木皆含情,天地悠悠似水长。”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泊牛渚怀古诗:“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虽远思依然。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在影视作品中,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如电影冬至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故事,展现了冬至这一节气的独特魅力。

总结

冬至,这个古老的节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吃汤圆、饺子、馄饨等美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冬至也是一个家庭团聚、亲情交流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节气的温暖与美好。

阅读全文